有人感慨:“小财靠勤,大财靠德。”
看看身边那些能立得住、走得远的人,哪一个是单靠算计和手段就能成的?
而人性是急切的,总希望财富来得快一些,再快一些。
到头来,往往应了那句老话:“快钱来得慌,去得也忙。”
老祖宗早就留下智慧: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。”
赚钱,不管你多渴望,也要拒绝某些类型的钱,看清楚“赚一阵”和“赚一世”的区别。
一、财路不正,必有后患。
展开剩余87%《围炉夜话》中有一句话:“百善之首,德为重。”说的正是这个道理。
我认识一位老乡,前些年靠贴着名牌做高仿鞋发了家。那钱来得快,像大风刮来似的。他换车买房,一时风头无两。
可好景不长。去年冬天,他的厂子被查了个底朝天。不止罚得倾家荡产,还因涉案金额巨大,进去了。
听说他妻子四处借钱,哭诉:“早知道是这么个下场,当初还不如老老实实开个小加工厂。”
是啊,走捷径赚来的钱,就像建立在流沙上的城堡,看着气派,一阵潮水过来,说没就没了。
可惜的是,很多人在面对诱惑时,总觉得自己会是那个“幸运儿”,能够见好就收。
殊不知,“快钱”其本身是一种“诱饵”,钓的就是那些心存侥幸、渴望不劳而获的人。
人在穷的时候,想赚点钱,这很正常。但什么样的钱都去赚,就不正常了,里头藏着祸根。
再说回那位老乡,他最初也只是想赚点小钱养家,可后来胃口被喂大了,再也看不上辛苦钱,最终栽在了更大的贪念上。
他在法庭上最后陈述时说了一句:“人不可能赚到认知以外的钱,就算赚到了,也会凭实力亏掉。”
一辈子都在钻空子,走偏门,说什么都不愿意走正道,这终究是条绝路。
快钱会麻痹人的神经,让人误以为成功可以很简单,从而放弃需要厚积薄发的正道。自己就把路走窄了。
快钱会破坏你的价值观,让你习惯性地寻找漏洞,从而失去踏实耕耘的能力和耐心。一旦路径依赖形成,人就废了。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,是千古不变的道理。
快钱,一开始是解药,缓解你的财务焦虑。但后来,它成了毒药,让你再也无法忍受长期主义的寂寞。
二、透支未来的钱,是世上最贵的钱。
《左传》里讲: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很多人却反过来,居危思安,用当下的透支换取短暂的安逸。
网上看过一个真实故事。一位36岁的程序员,年薪四十万,是旁人眼中的“人生赢家”。
他为了赶项目,连续通宵是家常便饭。咖啡当水喝,烟一根接一根,体检报告上标红的指标一年比一年多。妻子劝他歇歇,他总说:“没事,再拼几年,财务自由了就休息。”
去年秋天,他猝死在了办公桌上。公司的抚恤金和保险金,很快就到了账。那是一笔不小的“快钱”,却再也换不回他的命。
他妻子在朋友圈写:“我宁愿不要这些钱,我只想你能回家吃一口我做的饭。”
是啊,你用生命去换钱,到最后,家人却要拿着你用命换来的钱,去换不回你的命。
这世间最贵的债,就是健康债。利息之高,你根本还不起。
还有一种透支,是透支你的信用和关系。
有些人为了凑钱做生意,不惜用高息向亲朋好友借贷。生意成了还好,若是败了,不仅钱没了,情分也断了。这亏掉的是比钱更珍贵的人心。
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《警世通言》中告诫:“势不可使尽,福不可享尽,便宜不可占尽,聪明不可用尽。”
如果你正年轻,身体是本钱,不要轻易把它兑换成现金。
如果你正困难,信誉是本钱,不要轻易把它挥霍一空。
第一,非必要,不透支。坚持可持续发展。
宋仁宗贵为皇帝,半夜饿极了想吃的羊肉,却能忍住不宣御厨。他说:“恐自此逐夜宰杀,非所以畏天恤民也。”
是的,一国之君尚且懂得克制欲望,为长远计。我们普通人,又怎能今朝有酒今朝醉?
随时保持头脑清醒,什么钱可以赚,什么钱不能碰。什么资源可以用,什么资源要珍惜。
乞丐都知道“不吃嗟来之食”,我们怎么反而忘了?
不是所有送到眼前的“机会”都叫机会,有的,是陷阱穿了件机会的外衣。
第二,得好处,要感恩,更要回报。
当然,我们不是要拒绝所有赚钱的机会,而是要取之有道。
得到之后,要想办法让这份“得到”持续下去,而不是一次性榨干价值。
当你慢慢好起来的时候,一定要回报那些信任你、帮助过你的人和环境。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,福气才能长久。
如果你不知道具体回报谁,那就回报给社会。你的善意,就是最好的投资,最终会回流到你自己身上。
说白了,财富是条河,你要做的是修建河道,让它细水长流,而不是一次性把它舀干。
你透支身体赚了钱,就要拿钱去养身体,而不是变本加厉。
你借了朋友的钱,飞黄腾达后就要涌泉相报,而不是避而不见。
三、德不配位的钱,是烫手的山芋。
《周易》里有句话:“厚德载物。”一个人有多大的德行,才能承载多大的财富。否则,千金之财必压垮千金之骨。
还记得那些年中彩票巨奖后,短短几年就妻离子散、破产潦倒的新闻吗?
财富突然来了,他们的认知、格局和心性却还没准备好。这笔“快钱”就像一场海啸,冲垮了他们原有的一切。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春秋末年,有个叫智伯的卿大夫,家族在晋国势力最大(“智氏最强”)。他依仗实力,强行向其他家族索要土地,贪得无厌。
韩、魏两家忍气吞声给了,唯独赵襄子不给。智伯便联合韩、魏攻打赵家,围困晋阳久攻不下。最后,韩、赵、魏三家暗中联合,反而灭了智氏全族。
智伯的智氏家族,拥有最大的实力(财富),但他的“德”———他的贪婪、傲慢和短视,根本承载不了这份强大。最终,强大的实力反而成了催命符。
这就好比一个小孩,突然得到一把锋利的神兵利器,非但无法发挥其威力,反而极易伤了自己。
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:一个能力平平的人,突然被放到高管位置,结果团队散架,项目搞砸;一个对行业一无所知的人,靠运气踩中风口赚了笔快钱,很快又在下一个风口亏得精光。
你赚的每一分钱,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。
你亏的每一分钱,都是因为你的认知有缺陷。
财富本身没有好坏,但当它远超一个人的德行时,它就会自动流向更能驾驭它的人。这个过程,往往伴随着原主人的痛苦。
所以,当你感觉一笔钱赚得心惊肉跳、心里不踏实的时候,就要高度警惕了。它很可能不在你的能力圈范围内。
此时,最需要做的不是抓住它,而是沉下心来,读书、学习、请教、实践,拼命提升自己的“德”,去扩容承载财富的“容器”。
容器大了,水自然就来了。强行把大水灌进小瓶子里,只会炸裂。
结尾
人生路上,谁都渴望财富自由,尤其是看到别人一夜暴富之时。
但当你真正理解了“小财靠勤,大财靠德”的深意,你就会明白:拒绝,有时候比接受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定力。
对于那些透支未来、损人利己、德不配位的钱,保持距离,就是在保护自己未来无限的可能性。
强者的帮助值得感激,但莫名的“快钱”陷阱,更要万分谨慎。
事物的两面性,无时无刻不在转化。我们不能只看到它光芒耀眼的一面,却忽略了它底下可能灼伤人的火焰。
雪中送炭是恩情股票配资网址是什么,炭火太猛却成灾。
发布于:湖南省盈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